面向世界的中国质量问题研究
——《宏观质量研究》发刊词
程 虹
中国质量需要建设,尤其需要学术建设,《宏观质量研究》的创刊,是武汉大学质量院为中国质量学术建设而实施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宏观质量研究》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面向国内外的学术性刊物。在公开刊号已成为稀缺资源的今天,《宏观质量研究》能够得到批准,主要是来自于它的学术性定位。中国并不乏质量领域的刊物,但迄今并没有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学术性刊物。质量的学术研究,特别是学术论文的公开发表,对于中国质量建设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虽然,现在有很多刊物都在发表一些质量研究的学术论文;但面对中国复杂的质量现象,这些论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特别是在共同的学术范式的形成上,都需要进一步的创新与发展。
《宏观质量研究》的宗旨,就是为中国学者的质量研究提供一个规范的
、
高水平的
、
权威的发布平台;发表一系列原创性、开创性、创新性的研究成果;激荡质量研究领域新的问题与对策、新的方法与工具、新的思想与理论的产生,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本土的质量学者和专家。
《宏观质量研究》的目标,是要成为中国质量问题研究的学术窗口和中国质量问题对策的智库平台,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一流学术刊物。
中国学的研究,尤其是当代中国相关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学者的关注和参与;而在中国学的研究中,中国的质量问题毫无疑问是重要的研究对象。大国质量、二元质量与转型质量的相互叠加,构成了世界各国都不曾有过的独特的中国质量现象。研究这一现象的内在规律,给出这一现象的科学解释,特别是提出治理中国质量的方法和对策,是本刊最为关注的“中国质量问题”。因而,本刊的研究倡导面向中国现实质量问题的研究,要形成中国质量研究的学术范式,构建质量研究的中国学派。中国学者应该有这样的学术自信,因为我们正面对着世界上最为丰富而独特的质量问题。科学就是对问题的解释,占有了问题,就拥有了走在学术前沿最宝贵的资源。中国学者可贵的财富,就在于亲身经历着中国质量问题的现实。本刊将着力于发表面对中国质量问题的研究论文,并坚信将对世界学术形成具有一般性理论的新贡献。
中国质量问题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宏观性”。在每一个质量现象的背后都会发现宏观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国家的法律与政策体制、特殊国情下的公民行为与文化、大数据时代的信息传播与管理等等。只有研究这些宏观因素对质量问题的影响,才能解释中国质量的现象,也才能提出有效的质量对策。本刊特别鼓励对中国质量问题的跨学科研究,为此设立了如下相对固定的栏目:质量理论与战略、质量制度与法律、质量与经济发展、质量统计与分析、质量观测与案例等。本刊将始终坚持规范的学术研究方法,就是通过对问题的实证观测与数据统计,提出具有一般意义的结论,并对这些结论进行科学的验证。
《宏观质量研究》之所以选择“中国质量观测”作为创刊号的研究主题,就是为了践行本刊的宗旨。这一研究面向中国真实的质量问题,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在实证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努力提出具有创新性的理论观点和现实对策。“中国质量观测”是武大质量院的各位同仁历时三年,共同参与的一项面向中国质量问题的大型研究项目,也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质量安全评价与网络预警方法研究”的成果汇聚。论文研究的内容覆盖了我国质量问题的各个方面,既有经济视角的分析,也有法律角度的研究,还有公共管理的探讨,更有数据统计分析和案例的解剖。各篇论文共同研究的主题,就是通过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来解释当前中国质量的状况。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学者很幸运,研究中国质量问题的学者更为幸运;因为我们正站在世界各国所从来没有过的独特的中国质量现实问题面前。我们高质量的研究论文,不仅将为解决中国质量问题提供科学的支撑,也将为世界质量科学的创新做出中国学者的贡献。我们诚挚邀请海内外学者与我们一道同行,使《宏观质量研究》成为中国质量学术进步的一块基石,让创新的中国质量思想,引领中国质量实践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