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质量研究
专家视点 首页 >  学术信息中心 >  专家视点 >  正文

【余凡】质量和计量经济学――对美的极限追求


发布人:     审批人:     点击数:     发布时间: 2015-12-27


质量和计量经济学,一个是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一个是分析经济学现象的学科分支,两个表面看似相差十万八千里的词汇,实际上存在着相似之处,那就是两者追求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都是对美的东西的极限追求。

没有完美的质量,产品的固有特性会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更新换代。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诞生,占地170米、重达30多吨,开机时甚至还需要让周围居民暂时停电。经过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五代计算机的发展后,计算机体积小到可以放在手掌上。现在看来,每一代研发出来的计算机都不能说是完美的有质量的产品,都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

没有完美的计量,构建的任何模型总会存在遗漏变量、选择性偏误等这样那样的误差,经济学家通过增加控制变量、寻找工具变量等一系列方法尽量降低误差,但是误差仍然存在。比如在研究人力资本质量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时,即使已经有大量的文献实证检验了需要哪些控制变量,但是这些文献只是针对某一个具体的地区的具体数据做的计量分析,如果换了新的地区和新的数据,由于不同地区相关政策、文化习俗等存在差异,可能需要新的控制变量。又比如衡量人力资本质量的受教育程度,与美国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完善的国家相比,我国的职业教育还相对落后,那么同样用职业教育来衡量人力资本质量,是否会对结果造成偏差。

虽然没有完美的质量,但是人类对于质量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正是对美的追求的本能,驱动着质量无限接近完美。还是以电脑为例,也许从现在来看,第一台计算机完全是一个笨拙、低效率的机器,但是在当时,它已经是一个完美的计算器了,它能够帮助科学家进行复杂的计算,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一个新的信息时代。随着硬件、软件的发展,人类对于计算速度的追求创造出一代代计算机,运算速度增长了6个数量级,这是任何其他技术都无法达到的。

虽然没有完美的计量,但是经济学家总是会细致地考虑到每一个可能性,让计量无限接近完美。印象很深的是计量经济学家对“匹配估计量”的思想设计,本以为只是把控制组和处理组中相似的样本匹配就好了,不会太复杂,结果他们还考虑到是否放回,即匹配成功的样本是否还放回原样本参与剩余的匹配;是否并列,即控制组中有多个样本与处理组一样接近,是取平均值还是根据数据的排序选择靠前的一个样本;甚至还考虑了一对一匹配和一对多匹配的问题,每一个选择都列举出可能的解决方法和结果。如此细微的设计让我感受到了计量经济学家对于计量的苛求程度和严谨态度。

也许人类永远也无法制造出质量完美的产品,也无法构建出完美的计量模型,但是我们对于美的追求是永远也不会停止的,正是本能的驱动,使得对质量的极限追求已经跨越了学科、跨越了行业、跨越了国家,成为所有人终生追求的目标。